【七律长征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是什么意思】《七律·长征》是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,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克服重重困难、最终胜利的壮丽画卷。这首诗结构严谨,讲究对仗与押韵,是典型的七言律诗(简称“七律”)。全诗共八句,分为四联:首联、颔联、颈联和尾联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首诗的结构和内容,下面将从首联、颔联、颈联、尾联四个方面进行总结,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含义。
一、诗歌结构概述
| 联别 | 句数 | 内容特点 | 作用 |
| 首联 | 2句 | 点明主题、总起 | 引出长征背景与精神 |
| 颔联 | 2句 | 对仗工整、具体描写 | 描写长征中的艰难险阻 |
| 颈联 | 2句 | 继续对仗、深化意境 | 表现红军的英勇与乐观 |
| 尾联 | 2句 | 总结升华、表达情感 | 表达胜利后的喜悦与豪情 |
二、各联内容解析
首联
诗句:
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
解释:
首联点明主题,表达了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险、勇往直前的精神。这两句诗是全诗的纲领,奠定了全诗的基调——无论路途多么遥远、环境多么恶劣,红军都视若等闲,表现出坚定的革命信念。
颔联
诗句:
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
解释:
颔联通过生动的比喻,形象地描绘了长征途中所经过的险峻山川。“五岭”“乌蒙”是具体的地理名称,而“腾细浪”“走泥丸”则用夸张手法表现红军面对这些自然障碍时的从容不迫,体现出一种蔑视困难、英勇无畏的精神。
颈联
诗句:
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
解释:
颈联继续描写长征途中的重要事件。“金沙江”和“大渡河”是红军长征中两次关键的战斗或渡江行动。前者表现红军在战斗中的机智与灵活,后者则体现红军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勇敢与坚定。两句形成鲜明对比,既有“暖”的温情,也有“寒”的肃杀,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。
尾联
诗句:
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
解释:
尾联是对全诗的总结与升华,表达了红军战胜一切困难后胜利的喜悦。“岷山千里雪”象征着最后的艰难挑战,“三军过后尽开颜”则展现了红军战士们胜利后的欢欣鼓舞,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。
三、总结
《七律·长征》不仅是一首记录历史的诗作,更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与英雄气概的史诗。通过对首联、颔联、颈联、尾联的逐层展开,诗人成功塑造了红军英勇无畏、乐观坚韧的形象,也展现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与光辉前景。
四、表格总结
| 联别 | 诗句 | 含义说明 |
| 首联 | 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。 | 表达红军不畏艰难、勇往直前的精神,奠定全诗基调。 |
| 颔联 | 五岭逶迤腾细浪,乌蒙磅礴走泥丸。 | 用比喻手法表现红军面对自然险阻的从容与自信。 |
| 颈联 | 金沙水拍云崖暖,大渡桥横铁索寒。 | 描写长征中的重要战役,展现红军的智慧与勇气,情感丰富。 |
| 尾联 | 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。 | 总结全诗,表达胜利后的喜悦与自豪,升华主题。 |
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《七律·长征》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,更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