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叶障目原文及翻译注释】“一叶障目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寓言的成语,出自《韩非子·喻老》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因小失大的现象,也常用来比喻被局部现象所迷惑,看不到整体或真相。
一、原文
> 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;两豆塞耳,不闻雷霆。
二、翻译
- 一叶障目: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,看不见远处的泰山。
- 不见泰山:看不到高大的山峰。
- 两豆塞耳:两个豆子堵住了耳朵。
- 不闻雷霆:听不到雷声。
整句的意思是:因为一点小东西遮住了眼睛或耳朵,就看不到或听不到更大的事物,比喻被局部的现象所蒙蔽,不能看到全局。
三、注释
词语 | 注释 |
一叶 | 一片叶子,比喻微小的事物 |
障目 | 遮住眼睛,比喻被遮蔽视线 |
不见泰山 | 看不到远处的山,比喻无法看到整体或大局 |
两豆 | 两个豆子,比喻极小的物体 |
塞耳 | 堵住耳朵,比喻被干扰或阻碍感知 |
不闻雷霆 | 听不到雷声,比喻无法听到重要的信息或声音 |
四、总结
“一叶障目”这一成语强调的是以偏概全和忽视整体的危害。在现实生活中,人们常常因为一些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更深层次的问题,导致判断失误或决策偏差。因此,我们在面对问题时,应保持全面、客观的视角,避免被局部细节所误导。
内容 | 说明 |
成语出处 | 《韩非子·喻老》 |
比喻意义 | 被局部现象所迷惑,看不到整体 |
现实应用 | 提醒人们要全面看待问题,避免以偏概全 |
教育意义 | 强调观察与思考的重要性,培养宏观思维 |
通过了解“一叶障目”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思想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做出理性判断,避免因小失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