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涸辙之鲋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“涸辙之鲋”出自《庄子·大宗师》,是一则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。讲述了一个人在干涸的车辙中发现一条鱼,这条鱼请求救助,但施救者却无力相助,最终鱼因无法获得水而死。这个故事通过鱼的困境和人的无能为力,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以及现实中的无奈。
该寓言不仅表达了对生命困境的同情,也反映了庄子对现实社会的批判。它提醒人们,在面对他人困境时,应尽己所能给予帮助,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安慰。
二、原文及翻译对照表
中文原文 | 白话翻译 |
涸辙之鲋,吾得斗升之水而活耳。 | 干涸车辙中的小鱼,只要能得到一斗水就能活命。 |
今则不然,其言也,吾将奚以告之? | 现在却不是这样,我该怎么告诉它呢? |
且夫知不及道,而德不及义,而义不及仁,而仁不及礼,而礼不及乐。 | 而且智慧不及大道,道德不及正义,正义不及仁爱,仁爱不及礼仪,礼仪不及音乐。 |
夫乐者,先王之所以饰太平也。 | 音乐,是古代圣王用来装饰太平盛世的。 |
今子有大名,而无实,何以应之? | 现在你有大名声,却没有实际能力,怎么应对呢? |
三、总结分析
“涸辙之鲋”虽短,却蕴含深意。它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悲悯,更是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。庄子通过这一寓言,强调了“道”的重要性,认为只有回归自然之道,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本质。
同时,这也提醒我们:在现实中,不能只靠言语去安慰他人,更要有实际行动去帮助他们。否则,就像那条干涸车辙中的鱼,只能在绝望中死去。
四、结语
“涸辙之鲋”不仅是一则寓言,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体现。它告诉我们:在面对困境时,不仅要懂得怜悯,更要具备行动的能力。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做到“济人于难”,实现真正的仁爱与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