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果亲王允礼简介】果亲王允礼,是清朝康熙帝的第十七子,生于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,卒于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。他自幼聪慧,深得父亲康熙帝的喜爱,在众多皇子中表现突出。在雍正帝即位后,允礼被封为果郡王,后进封为果亲王,成为清代重要的宗室成员之一。
允礼一生经历康、雍、乾三朝,政治上虽不如其兄胤禛(雍正帝)那样显赫,但在皇室中地位稳固,深受皇帝信任。他不仅参与朝廷事务,还曾多次奉命出巡,负责地方政务,展现出较强的治理能力。
以下是对果亲王允礼的简要总结:
果亲王允礼简介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姓名 | 允礼 |
生卒年 | 1703—1759 |
父亲 | 康熙帝(爱新觉罗·玄烨) |
母亲 | 顺懿密妃王氏 |
封爵 | 果郡王(雍正元年)、果亲王(雍正五年) |
在位时间 | 雍正元年至乾隆二十四年(1723—1759) |
主要事迹 | 参与朝廷事务、奉命出巡、治理地方 |
性格特点 | 谦逊有礼、处事稳重、受皇帝信任 |
家庭情况 | 子女众多,其中一子弘曕被过继给悼怀皇子 |
历史评价 | 清代宗室中较为低调但受尊重的人物 |
果亲王允礼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夺嫡之争,但他凭借自身的品行和才能,在皇室中占据了一席之地。他的生平体现了清代宗室成员在政治与生活中的复杂角色,也为后人研究清代皇室制度提供了重要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