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实事求是出自哪一部典籍】“实事求是”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概念,常被用来强调从实际出发、尊重事实、追求真理的治学和处世态度。那么,“实事求是”这一词语最早出自哪一部典籍呢?下面将通过与表格形式,为大家清晰展示相关内容。
一、
“实事求是”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历史文献《汉书》。在《汉书·河间献王传》中,有“修学好古,实事求是”的记载。这里的“实事求是”原意是指研究学问要注重实际、讲究实证,不能空谈理论或虚构事实。
后来,随着历史的发展,“实事求是”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学方法和政治理念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。特别是在近代,毛泽东同志在《改造我们的学习》等著作中,对“实事求是”进行了新的诠释,将其提升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因此,“实事求是”虽然在现代被广泛使用,但其源头可追溯至西汉时期的《汉书》。
二、表格展示
问题 | 内容 |
标题 | 实事求是出自哪一部典籍 |
出处 | 《汉书·河间献王传》 |
原文 | “修学好古,实事求是。” |
初期含义 | 研究学问应注重实际、讲求实证 |
后续发展 | 被毛泽东同志用于党的思想路线 |
当代意义 | 强调从实际出发、尊重事实、追求真理 |
三、结语
“实事求是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。它源自古代典籍,经过历史演变,至今仍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了解其出处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理念的文化根基和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