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翻译马价十倍文言文】一、
《马价十倍》是一篇出自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的寓言故事,讲述了一个关于“物以稀为贵”的道理。故事中,有人在市场上卖一匹千里马,但因为没人认识,价格一直很低。后来,一位识马的人(伯乐)路过,只看了一眼,便说这匹马价值千金。于是,马的价格立刻上涨了十倍。
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“识人”与“识物”的重要性,也揭示了市场价值受认知影响的现实。同时,它也反映了“名人效应”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。
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特点,以下是对《马价十倍》原文的翻译及分析。
二、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原文出处 | 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 |
文章标题 | 马价十倍 |
作者 | 韩非(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) |
故事背景 | 古代市场上有人卖马,因无人识货,价格低廉 |
关键人物 | 卖马人、识马者(伯乐) |
核心情节 | 识马者一眼认出千里马,马价暴涨十倍 |
寓意 | 识人识物的重要性;市场价值受认知影响 |
文言文原句 | “人有卖骏马者,比三旦立市,人莫之知。往见伯乐曰:‘臣有骏马欲卖之,比三旦立于市,人莫与言。愿子还而视之,去而顾之,臣请献一朝之贾。’伯乐乃还而视之,去而顾之,一旦而马价十倍。” |
白话翻译 | 有人卖一匹骏马,连续三天站在市场上,没有人知道它的价值。他去拜见伯乐说:“我有一匹骏马想卖掉,连续三天站在市场上,没人愿意和我说话。希望您能回头看看它,走的时候再回头看一眼,我会奉上一天的报酬。”伯乐于是回去看了那匹马,走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,结果一天之内马的价格涨了十倍。 |
语言风格 | 简洁明了,富有哲理,具有寓言色彩 |
现实意义 | 提醒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或珍贵事物,避免被表象所迷惑 |
三、结语
《马价十倍》虽短,却蕴含深刻的道理。它不仅讲述了“识马”的故事,更揭示了“价值”与“认知”的关系。在现代社会中,这种思想依然适用——无论是投资、择人,还是判断事物的价值,都需要一双“识物”的眼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