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原文及翻译】一、
《离骚》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,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。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、对理想追求的执着以及对现实黑暗的愤懑。其中,“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”是诗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,展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本篇文章将围绕“长太息以掩涕兮”的原文及其翻译展开,结合诗句背景与思想内涵进行简要分析,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原文、翻译及注释,便于读者理解与记忆。
二、原文与翻译对照表
原文 | 翻译 | 注释 |
长太息以掩涕兮 | 我长长地叹息,用衣袖遮住眼泪 | “太息”意为叹气;“掩涕”指擦泪 |
哀民生之多艰 | 可悲的是百姓生活的艰难 | 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|
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| 我虽然崇尚美德,却受到束缚 | “修姱”指修养美好;“鞿羁”比喻受约束 |
謇朝谇而夕替 | 早晨进谏,晚上就被贬斥 | 形容被谗言所害,遭人排挤 |
既替余以蕙纕兮 | 因为我佩戴香草而被贬斥 | “蕙纕”指香草,象征高洁品格 |
又申之以揽茞 | 还加上采摘香草的罪名 | 表示被无端指责 |
亦余心之所善兮 | 但我心中所向往的却是美好的 | 表明坚持理想不改初衷 |
虽九死其犹未悔 | 即使死去多次也绝不后悔 | 表现坚定信念与牺牲精神 |
三、思想内涵分析
“长太息以掩涕兮”一句,不仅表现出屈原内心的痛苦与无奈,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关怀。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,屈原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操守与政治抱负,即使屡遭贬谪、遭受打击,也未曾放弃理想。这种精神,成为后世文人敬仰的楷模。
四、结语
《离骚》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,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更承载了深刻的思想内涵。“长太息以掩涕兮”不仅是屈原个人情感的写照,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体现。通过对其原文与翻译的梳理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千古绝唱的深意。
如需进一步探讨《离骚》其他篇章或屈原生平,欢迎继续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