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行业资讯 > 甄选问答 >

进贤退奸的汉语大词典

2025-09-16 06:28:38

问题描述:

进贤退奸的汉语大词典,有没有人能救救孩子?求解答!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16 06:28:38

进贤退奸的汉语大词典】“进贤退奸”是汉语中一个具有鲜明政治色彩和道德寓意的成语,常用于形容选拔贤能、摒弃奸佞的行为。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,“进贤退奸”被收录为一个固定成语,其含义明确,用法广泛,尤其在古代文献和现代政论中较为常见。

一、成语释义

成语 进贤退奸
拼音 jìn xián tuì jiān
释义 推荐贤能的人,罢免奸邪的人。比喻用人公正,明辨是非。
出处 《汉书·王吉传》:“进贤退不肖。”后演化为“进贤退奸”。
用法 多用于描述政治或人事管理中的公正行为。
近义词 任人唯贤、去伪存真
反义词 任人唯亲、赏罚不明

二、成语背景与文化内涵

“进贤退奸”源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治国理念,强调统治者应以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人才,避免任用奸佞之徒,从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。这一理念在历代政治实践中被反复强调,成为士大夫阶层推崇的政治道德标准。

在《汉语大词典》中,该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单位,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。它反映了古人对“贤”与“奸”的区分标准,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“君子治国”的理想追求。

三、使用示例

示例句子 说明
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,必须做到进贤退奸。 强调政治清明的重要性。
领导者应当以进贤退奸为原则选拔干部。 体现用人公正的理念。
古人常说:“进贤退奸,天下可治。” 表达对理想政治的向往。

四、总结

“进贤退奸”作为《汉语大词典》中收录的一个重要成语,不仅是语言表达的工具,更是中华文化中关于政治伦理的重要象征。它强调了选拔人才时的公正性与道德性,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“贤”与“奸”分明的价值观。

在现代社会,虽然“进贤退奸”的表述方式可能不再直接出现在官方文件中,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影响着组织管理、人事制度乃至社会风气的建设。理解并传承这一成语背后的文化价值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传统智慧在当代的应用与意义。

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或与其他成语的对比,欢迎继续提问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