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> 行业资讯 > 甄选问答 >

什么是九出十三归

2025-09-09 13:24:47

问题描述:

什么是九出十三归,这个怎么解决啊?快急疯了?

最佳答案

推荐答案

2025-09-09 13:24:47

什么是九出十三归】“九出十三归”是中国传统民间借贷中的一种利息计算方式,常见于明清时期及近代农村社会。这种借贷方式因其复杂的利息计算规则而得名,表面上看似是“九出”,即借入90%的本金,但实际还款时却要偿还130%,因此被称为“九出十三归”。它是一种高利贷形式,常被用于贫困农民或小商贩的资金周转。

以下是对“九出十三归”的总结与解析:

一、基本概念

项目 内容
名称 九出十三归
定义 借款人实际获得的金额为借款总额的90%,但需按130%的金额偿还
特点 高利率、隐蔽性、易引发债务纠纷
历史背景 明清至民国时期广泛存在于民间借贷中

二、运作方式

“九出十三归”通常以“贴现”或“扣息”的形式进行。具体操作如下:

- 借款人向放贷人(如钱庄、地主、高利贷者)借款,例如借款100元。

- 放贷人先扣除10%的利息,借款人实际拿到的是90元。

- 到期还款时,借款人需偿还130元,即多出40元利息。

这种计算方式实际上相当于年利率约44.4%(按一年计),远高于正常贷款利率,属于典型的高利贷行为。

三、特点分析

特点 说明
隐蔽性强 利息提前扣除,借款人难以察觉真实成本
债务陷阱 借款人因资金短缺被迫不断借贷,陷入债务循环
社会影响 常导致家庭破裂、土地流失、社会矛盾加剧

四、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

“九出十三归”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经济的脆弱性和金融体系的不完善。在缺乏正规金融机构的背景下,民间借贷成为农民获取资金的重要渠道,但也因高利贷的存在而带来严重问题。

如今,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和现代信用体系的发展,“九出十三归”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。但在一些地区,类似高利贷现象仍时有发生,提醒我们应加强金融知识普及,防范非法借贷风险。

五、总结

“九出十三归”是一种古老的高利贷方式,通过预先扣除利息、虚增还款额等方式剥削借款人。虽然其形式在现代社会已不再流行,但其背后反映的金融不公与债务风险仍然值得警惕。了解这一概念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金融历史,增强对现代金融风险的识别能力。

  免责声明: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。

 
分享: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