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成语巧取豪夺是什么意思】“巧取豪夺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,用来形容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他人财物或利益。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,常用于批评那些使用欺骗、强权等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行为。
一、成语释义
词语 | 含义 |
巧取 | 指用巧妙的方法骗取 |
豪夺 | 指凭借权势或武力强行夺取 |
整体意思:指通过狡猾的手段或强权的方式,非法地从别人那里取得财物或利益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该成语出自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巧取豪夺,争利天下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也可用于口语中,表示对某些不正当行为的批评 |
语法结构 | 联合式成语,两个部分并列使用,强调“巧”与“豪”的结合 |
三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别 | 成语 |
近义词 | 仗势欺人、强取豪夺、巧言令色、贪得无厌 |
反义词 | 诚实守信、公正无私、公平交易、光明正大 |
四、使用场景举例
场景 | 示例句子 |
批评不正当行为 | “他利用职权,巧取豪夺,最终被调查。” |
描述社会现象 | “在一些地方,开发商巧取豪夺,损害了百姓利益。” |
历史评价 | “历史上很多权臣都是巧取豪夺之徒。” |
五、总结
“巧取豪夺”是一个具有强烈道德批判意味的成语,常用于描述那些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。它不仅体现了对贪婪和不公的谴责,也提醒人们要遵守法律与道德规范,避免滥用权力或欺骗他人。
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、来源和使用方式,我们可以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运用它,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。